<th id="zofy7"></th>

    1. <th id="zofy7"><option id="zofy7"></option></th>

      <th id="zofy7"><video id="zofy7"></video></th>

        <th id="zofy7"><option id="zofy7"></option></th>
        <big id="zofy7"></big>
          <code id="zofy7"></code>
          1. <code id="zofy7"></code>
            <strike id="zofy7"></strike>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國企》:際華3523:搬家的智慧

            走進新興際華

            《國企》:際華3523:搬家的智慧

            來源:《國企》雜志 作者:燕蒼娜 發布時間:2013-08-16 瀏覽量:次

            城市工業企業搬遷過程中,如何實現身體與靈魂的同步是一大難題

              文 | 本刊記者 劉青山

              藍天白云之下,上百輛軍綠色的野戰衛生救援車悄然列隊,橫看、豎看、斜看都是一條直線,令人驚嘆。若不是周遭迎風招展的玉米提醒,《國企》記者幾乎疑心身在閱兵式現場了。

              這里是位于鐵嶺市郊的際華遼寧產業園產品展示區。該產業園投產于2012年年底,是新興際華集團“十二五”期間“10個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專業性公司之一,由際華3523、際華3547兩家鄰近成員企業組成,主體廠區就是這里的3523新址。

              2013年1-6月,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產業園兩家成員單位均較好地完成了營收、利潤指標過半的任務,尤其是3523公司,上半年實現年初營收預算的65%,利潤總額的56%。

              “3523能完成這樣的目標,殊為不易。”際華股份副總經理郭福軍表示。據他介紹,3523公司在過去幾年中,經歷了巨大的變化。“由于原廠區位于沈陽市區,企業發展受到種種限制,因此集團決定對其進行搬遷。近兩年來,3523不僅很好地完成了由沈陽城區向鐵嶺郊區的搬遷工作,而且利用這一契機實現了發展邁上新臺階的目標。”

              2013年6月底,總后勤部物資油料部一位領導來3523新廠區視察后,稱贊搬遷讓“老軍工企業煥發了新生機”。

              近年來,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工業用地漸趨緊張、產業轉移大勢所趨等背景下,不少工業企業因規模擴大受阻或與城市規劃不協調而面臨著搬遷挑戰。尤其是近一兩年來,城市霧霾污染日益嚴重,呼吁城市工業企業搬遷的聲音日漸高漲。

              然而搬遷并非易事。事實證明,有些企業固然通過搬遷獲得了重生,更多企業則因搬遷而陷入發展困境——甚至在國際上,也不乏大批搬遷失敗的先例,如韓國首爾重污染企業搬遷失敗等案例

              在此背景下,回顧、梳理成功搬遷者的經驗就顯得很有必要。

              穩定搬遷:內穩人心外拓市場

              際華3523始建于1938年。前身是日本的一家棉紡織企業,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業務結構幾經調整,逐漸形成了以軍需裝備、防彈防護裝具、特種車輛為主的產業結構。2000年,原屬總后勤部管理的3523公司劃歸新興際華集團(601718,股吧)輕工板塊。

              歷史上3523規模較小,位于沈陽市鐵西區的原廠區面積不過10.1萬平方米。“廠區規模小,廠房較破舊,影響了企業自身發展,也很難給客戶尤其是軍方留下較好的第一印象。”在3523工作將近30年的黨委書記顧冰介紹說。

              沈陽市鐵西區正在進行城市改造,因此雙方很順利地就3523搬遷一事達成了一致意見。經過幾輪談判和董事會批準,3523公司拿到了2.67億元現金補償和一塊商業用地后,將老廠區移交給了當地政府。新廠址選在了距離沈陽市區不遠的鐵嶺市腰堡鎮。

              現代企業的搬遷,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遷移那么簡單。“如果大家僅僅是身體來到了鐵嶺,靈魂和頭腦還留在沈陽,還不如不搬遷!”公司法人代表、總經理佟勝利表示。

              佟勝利和公司黨政領導班子其他成員都清楚搬遷的難度。“一家70多年歷史的老企業,要從城市中搬出去,員工愿不愿意去?搬遷后能不能發展?”一堆疑問擺在決策層面前。

              “當時我就聽到有人議論,3523不搬遷是等死,搬遷就是找死。”佟勝利回憶說。但為了實現新興際華集團建立10個百億元產業園區的發展目標,3523公司決定,不僅要搬遷,而且要通過搬遷獲得新生。

              “我們認為,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外擴市場,內保穩定。”佟勝利從事過多年企業破產清算工作,深知維穩工作的重要性和復雜性。“當時恰值黨的十八大召開,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出任何大的紕漏。”

              一份份不記名調查問卷發放下去,一次次面對面的座談會召開……887名職工中,150人選擇一次性買斷,符合年齡的177人選擇內退,大部分人還是愿意到鐵嶺上班。當然也有硬骨頭。“有個職工就是不內退、不買斷、不上班。不管他的主管領導還是師傅,誰勸都沒用。”佟勝利決定親自出馬勸勸這位老相識。

              “我眼神不好了,還能上班?”“你經驗豐富,可以專職帶徒弟,貢獻更大!”“我都鬧成這樣,要回去上班多沒面子?”“只要你愿意回去,我寧愿沒面子。就說是佟勝利非讓你回去!”坐在茶館里聊了4個小時后,問題解決,心結消散。

              當然,搬遷后如果沒有好的發展前景,佟勝利磨破嘴皮也沒用。“謀劃、準備乃至實施搬遷的全過程中,3523都把開拓市場當作第一要務。”

              作為軍需保障企業,軍品任務占據3523總任務量70%以上。但事實上,3523的軍品任務一直在萎縮。佟勝利決定,改變3523以往僅僅在飲食裝備進行2~3項投標的老做法,經過對自身優勢進行深入分析后,3523將目光投向了跨領域的11項軍品招標。

              在主要分管領導的帶領下,一支支招投標隊伍奔赴全國各地。117臺總后野戰急救車,72臺總參平原型自行式炊事車及凈水運水車……“2012年,3523首次獲得總參、總裝系統的產品訂單,在總后系統首次進入衛生裝備領域。這使得軍品中標總額和企業銷售總額達歷史最高水平。”佟勝利頗感自豪地說,一系列大規模、新領域的中標鼓舞了士氣,穩定了人心。

              在此過程中,新廠區的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9個月施工期,包括廠房、宿舍、食堂在內的一期工程完工。2012年10月1日,第一批生產設備運抵鐵嶺。11月8日,全部員工抵達鐵嶺。2012年12月起,新廠區正式投產。

              發展搬遷:制度改革添活力

              搬家,意味著棄舊迎新,是變革的大好時機。搬遷前后,3523一直在加強管理上狠下功夫,努力為企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增加活力。

              此前,3523公司因為內部管理問題,導致了一起較為嚴重的外貿事故。因此,際華股份調整了管理團隊,把曾在3523公司工作過多年的佟勝利從其他單位調回,任命為總經理、法人代表。“當時我上任之前,不少人提醒我,這可是個爛攤子啊!”佟勝利也猶豫過。但最終,多年來對3523公司的深厚感情,還是讓他決定迎難而上。

              上任后,佟勝利決定開展三項制度改革,尤其是用人制度改革。“當時總經理助理就有10多個。”佟勝利透露,其中不少都是他曾經的領導。這樣的情況下,要改革自然很困難。

              2011年4月,3523產品驗收出現問題,引起客戶的極大不滿。“我氣憤之余意識到,這是我改革的好時機。”于是,在取得黨委書記顧冰的同意后,佟勝利決定:對驗收負有直接責任的車間主任、質檢處長,一個年齡較大的做內退處理,一個被降級為質檢員;對分管副總進行處罰,佟勝利自罰。處罰結果貼在公示欄后,全廠震動。

              此后,公司的所有中層干部全部站起來,重新定編,重新競聘。男55周歲以上,女45周歲以上不再參加競聘——大多數總經理助理因此未能保住原有崗位。“當時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肯定來找我說情訴苦的人會絡繹不絕。結果等了整整一天,沒有一個人找我。”此后,競聘成為3523干部任免的常態。一年后,那位降級為質檢員的質檢處長重新參加競聘,成為車間主任。對于佟勝利的魄力,老領導雙挑大指:“小佟啊,你干了我想干干不了的事,還是年輕人行!”

              搬遷后,用人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入。《國企》記者看到,部長、段長的競聘已經結束,結果正在公示期間。現在正在進行班組長競聘。“參與競聘的人勝出后,有3個月試用期。如果試用期不合格,則不論級別高低,一律恢復工人身份。”顧冰介紹說,剛剛競聘成功的部長和段長基本以80后為主,段長中85后的比例很高。“可以說,通過搬遷前后的精簡化、年輕化改革,3523的管理團隊有了全新發展面貌。”

              為了避免搬家帶來的人才流失問題,3523在搬遷之前一年就與鐵嶺相關的職業培訓學校達成協議,招收了150名定向培養的新員工。“這些孩子入職后,公司指定了有經驗的老師傅專門帶他們。還會定期考核,考核結果直接反映到師傅的收入上。”顧冰表示,針對這批90后,公司專門進行了深入分析,“針對他們進行管理的時候,你得反復做工作。”

              針對搬遷帶來的成本上升問題,3523通過加強內控來消化。佟勝利說,“今年上半年,僅從優化采購模式這一路徑中就節省成本200萬元。”

              在生產環節,經濟運行部則在防彈車工段推行了費用買斷制的試點。“經過核算,一臺防彈車的改裝費用總計2500元,然后再細分到每一道工序。參與改裝的員工可根據自身工作性質和數量從中掙錢。”防彈車工段段長說,工段為此組織了兩個試點小組,一個以青年員工為主,一個以老職工為主。“實踐證明,在有師傅指點的情況下,青年員工們干得更快。”

              對于這一形勢,工人們表示了充分的認可。“現在銷售人員的壓力就大了,我們的生產速度這么快。”顧冰補充說,為了保證質量,試點工段的任何環節都要拿到質量檢驗人員的質量合格證明才能領錢。“下一步,這樣的試點將會進一步推廣。”

              融合搬遷:協作開啟新未來

              際華3523與3547同是際華遼寧產業園的組成單位,按照際華股份的構想,二者理應在更多層面協作共贏。為了保證這一點,際華股份任命郭福軍身兼兩家企業董事長,佟勝利則身兼兩企業的法人代表、總經理。3523搬遷后,與留在沈陽的3547地理距離變得遠了,二者的關系卻更加緊密了。

              一直以來,3547銷售隊伍力量薄弱。“因為這邊人員太少,很難抽調出足夠的人手去開拓新市場。”3547黨委書記張延東介紹說,作為際華股份規模最小的成員單位,際華3547只有208人。

              “3523搬遷時,全體銷售人員留在了3547辦公,負責兩家企業的市場開拓。”佟勝利認為,一方面能加強3547銷售力量,另一方面沈陽的各方面信息更加靈通,銷售隊伍還是留在大城市更有利。在此之前,3547總是處在盈虧邊緣。“去年的銷售形勢開始好轉。今年上半年完成銷售2.3億元,創了歷史紀錄。”

              就在記者采訪的當天,銷售人員帶來了一批外貿公司的客人。一位銷售員說:“這批客戶原來是3523的老朋友,現在我把他們帶到了3547。他們對3547的芳綸頭盔很感興趣。”

              與生產特種車輛的3523相比,3547的產品顯得很不起眼:臉盆、鋼盔、防彈背心、背囊支架,都是些小個頭,生產鏈條也很短。記者在臉盆作業區看到,機器的一頭進料,另一頭就是成品了。佟勝利說:“生產結構決定了3547的管理相對來說更容易。為了能夠更好地鍛煉他們的管理才能,現在打通了兩家企業之間的人才壁壘,流動日益頻繁。”

              3523副總張才現任3547常務副總;3547生產部長王浩現在在3523上班;3547黨群部副部長關楊兩頭兼顧……有什么重大活動,這兩家企業的資源都是共享的。

              “不能僅僅把搬家看作一次廠區的遷移,要認識到這對兩家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佟勝利說,下一步,隨著新廠區二三期工程的逐漸開工,際華遼寧產業園更多的發展構想將成為現實。“要把3523打造為‘國內一流特種車輛、軍需裝備生產研發基地’,把3547打造為‘中國最大防彈防護裝具、材料生產研發基地’。”

                當然,要實現“十二五”末百億元產業園區的夢想,僅靠這樣常規的發展還是不夠的。“目前,產業園已經有了很好的收購方案,一旦方案得到集團認可,不僅能實現百億元目標,而且可以幫助3523、3547實現強二進三的轉型。”佟勝利透露,收購的對象與現有產業有密切關聯,發展前景很好。

            http://bschool.hexun.com/2013-08-12/157010170.html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在线 一区,亚洲偷自拍另类图片综合社区,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